“露天焚烧燃用劣质散煤、汽车尾气排放、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需要全州各级政府部门的依法履职,更需要全州市民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
2023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期,在攻坚期到来前,州生态环境局发出一封公开信,面向园区企业、面向全州居民,倡导全民参与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3年以来,昌吉州在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上下大力气,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4月—11月,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四县市(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区域优良天数增加5天,深度治理取得初步成效。12月,昌吉州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在各级党政部门和全州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换来这样的年度成绩:2023年昌吉州优良天282天,同比增加8天,较考核目标多4天;重污染33天,较考核目标少两天;PM2.5年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较考核目标低2.1微克/立方米……
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图为昌吉州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 蔡叶光摄
昌吉治气难在哪?
“乌—昌—石”区域是天山北坡重要经济带,也是新疆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2023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着力解决这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促进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作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主战场之一,在2019年昌吉州就率先发力,聘请大气污染治理“国家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驻场,2023年,再次启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二期项目,为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交十大民生实事的满意答卷,再增科学治污动能。
“在治气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京津冀周边地区的经验,聘请专家团队作为‘智囊团’,推动精细化管控常态化,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马鸿铭介绍说。
早在2019年,中国环科院专家团队来到昌吉州,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工作。2019—2021年,中国环科院承担昌吉州“一市一策”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支撑项目,在新疆率先开展“一行一策”研究工作,为实施2023年企业治理提升“一企一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年4月,经过专家团队先后4轮的“一企一策”方案审核,最终确定100家重点涉气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工程,推动科学、精准治污走向深水区。
经过专家团队“问诊把脉”,昌吉州治气难在哪儿?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顾涛介绍说,源解析结果显示,昌吉电力燃煤和民用散煤加起来,在大气污染贡献占比达47.7%。同时,工业源在大气污染贡献占比达26.6%,移动源、扬尘源治理占比均超过10%,这些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昌吉州治气难点还有不少。
难点之一,昌吉州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涉气重点行业企业多。在生态环境部明确的绩效分级39个涉气重点行业中,昌吉州占了26个,火电、焦化、水泥、电解铝、煤化工等都是当地重点行业。
难点之二,采暖季长达半年,叠加冬季气象条件不利。“乌—昌—石”区域是地理上的“冬窝子”,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多静稳天,边界层低、风速小、湿度大,扩散条件极差,冬季大气环境容量仅为夏季的1/8。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长且程度重,大气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攻坚期的表现尤为关键。
对此,昌吉州成立由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自治州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下设协调调度督导等8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对全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督导。
同时,专家团队围绕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农村散煤治理、工业污染治理、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强面源污染整治、应对重污染天气等6个方面,共谋划制定29条措施,形成《昌吉州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
摸清了污染底数,确定了治污思路,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防治措施,昌吉走上了“源头防控、协同治理、科学治污、精细管理”的大气污染治理之路。
2023年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2023年,昌吉州先后制定《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2023年攻坚行动方案》《昌吉州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清单》《昌吉州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昌吉州“乌—昌—石”区域2023年扬尘源精细化管控专项行动方案》《昌吉州“乌—昌—石”区域2023年道路机动车管控专项行动方案》《昌吉州2023—2024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昌吉市及两园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现场督查工作方案》等政策,以“乌—昌—石”区域为主站场,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目前已取得成效。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顾涛介绍说,2023年昌吉州聚焦精准施策抓治理,完成了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乌—昌—石”区域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整治,有序突进农业设施领域散煤治理,实现“乌—昌—石”区域散煤基本“清零”目标。二是实施重点涉气企业“一企一策”和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创A晋B”。目前100家企业“一企一策”三年减排项目372个,已完成258个。累计减煤89.4万吨,颗粒物、SO2、NOx、VOCs等4项污染物分别减排3628吨、5205吨、3379吨、2676吨。同时,对773家“中小微”涉气企业开展深度治理。三是加大“一市两区(昌吉市、高新区、农高区)”大气污染精细化“提级”管控和帮扶力度,提前3天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推动“削峰减频”,着力应对重污染天气。
记者了解到,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昌吉州还加大了源头治理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在州政府的支持下,昌吉州生态环境局依法推动了新疆大黄山鸿基焦化熄炉停产,依规引导兰炭、焦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布局准东。针对交通运输结构偏公路的问题,积极推动公铁联运,加快推进“公转铁”,建设铁路专线5条、53公里,铁路货运量占比达41%。同时,新增企业清洁能源重卡618辆、新能源公务用车567辆,淘汰柴油货车258辆。
常态化工作有序开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精细化管控也在不断深化。2023年4月,中国环科院专家团队再次进驻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成立跟踪研究工作组,深度分析昌吉州大气污染成因与来源,全面展开精细化管控工作。
以“冬病夏治”为例,跟踪研究工作组在提出建议、编制完成《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冬病夏治”攻坚行动方案》后,还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2023年9月底,工作组形成《昌吉市大气污染“冬病夏治”重点措施效果评估报告》等4份评估报告,深入分析“乌—昌—石”区域4县市政策落实效果,并提出工业源、移动源等秋冬季加严管控的具体措施。
2023年以来,跟踪研究工作组已形成“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报告62期,制定了十余份精细化管控方案、应对方案及污染源管控技术导则,给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精细化管控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精细化管控取得哪些成效?
精细化管理需进一步提升对污染物的“感知、管控”能力。
2023年7月,昌吉州建成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平台,实现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同时,布设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1个,实现对昌吉州“乌—昌—石”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为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隐患提供准确“情报”。
2023年8月,在中国环科院的牵头下,昌吉州又投入1218万元,建成州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在昌吉州生态环境局,记者看到了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一面墙的电子屏幕上,不断更新着环境空气质量和颗粒物、NOx、SO2、VOCs、CO等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
一目了然的“一张图”背后,是强大的数据支撑。这一平台已对接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不同层级的21个业务系统,23类手工数据;不仅接入了123家重点排污单位,可实时监测涉及钢铁、水泥、火电、焦化、电解铝、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还将983家一般排污企业纳入遥感图关联环评、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等各类数据予以可视化监管;更是打造了大气环境目标管理系统、重污染天管理系统、污染源智慧监管系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大气环境指挥调度系统、“昌吉大气”智慧APP系统和大气环境综合智慧调度系统等不同模块,构建起“可感、可见、可知、可管”的环境空气质量防控体系。
图为昌吉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 崔煜晨摄
“目前,依托调度平台,昌吉已形成问题通报的有效机制。州局发现问题‘派单’、县市‘接单’整治,特别是‘一市两区’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措施已落到实处。”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马鸿铭介绍说。
跟踪研究工作组专家告诉记者,调度平台在“一市两区”的应急管控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夏季易出现臭氧污染,结合平台空气质量预报及监测数据跟踪,一旦预测到气温明显升高或辐射显著增强,管理部门立即加强VOCs和NOx排放管控,进一步削减臭氧前体物,减低污染水平。
据介绍,2023年,依托调度平台,昌吉州共开展巡查130余次,指挥调度各县市、园区765次,及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2023年虽然沙尘、高温等不利因素增多,气象条件较差,但昌吉州仍然完成了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优良天数、PM2.5下降和重污染天数等考核目标任务。
新年伊始,昌吉州已经整装待发,进一步明确2024年治气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移动源管控,二是深度挖潜工业企业减排潜力……”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局长顾涛表示,要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持续巩固、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
图为昌吉州蓝天实景 魏雪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