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9月1日-2025年9月5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991-4165406(兼传真)
通讯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湖西路215号
邮编830063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西北销售中心各站场无人值守改造工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
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1)在库车市塔里木乡草湖一村二电厂阀室东北方160m处,新建一座无人值守清管站,主要包括:天然气集输管线总长410m(包含三号轻烃站至清管站连接管段、清管站至雅克拉处理站连接管段及清管站至集气总站连接管段共3段,管径Ф457×7.1mm,设计压力4MPa)、2台收发一体的清管器及配套设施、2台天然气旋风过滤净化装置及配套设施、1台过滤型排污缓冲罐(架空)、1台分析小屋及1间无人值守房(撬装房)、1根15m高放空管;2)在库车市牙哈镇库库高速北侧雅库线2#阀室安装无人值守房(撬装房)一间;3)拆除塔雅线现有截断阀室,对连接清管站的8m塔雅线管道进行就地注氮报废处理。项目总投资913.3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45.9912万元,占总投资的15.98%。 |
1.生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为5774m2,新征用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实施后局部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但建设前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管线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管道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会使土地的利用形式发生临时性改变,临时占地3279m2,本工程临时占地类型以灌木林地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临时占地一般仅在施工阶段造成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的暂时改变,在施工结束后短期内(2~3年)能恢复原有的使用功能。 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施工占地:施工期应对管线占地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设置施工作业带范围。本工程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为8~10m(影响按管线两侧各5m考虑),为减少管道施工对植被的损坏,施工作业带宽度应尽量缩窄。不得在施工作业带范围以外从事施工活动,严禁在规定的行车路线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不仅便于施工及运营期检修维护,而且还可以避免修筑专门的施工便道,从而尽可能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的暴露面积。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或已有工程的伴行路进行施工作业,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以免破坏植被。严禁施工材料乱堆乱放,划定适应的堆料场,以防对植物的破坏范围扩大。2)恢复原有土地利用格局:施工结束后,应尽量恢复地貌原状。施工时,对管沟开挖的土壤做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压实,以保护植被生长层所需的熟土,降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尽快使土壤恢复生产力。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方,应均匀分散在管道中心两侧,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当管道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当管道敷设在较平坦地段时,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管沟两侧有积水环境存在。 (2)对植被的影响及保护恢复措施 影响:本项目占地类型为灌木林地,该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较脆弱,在该区域施工对植被影响较大,施工期间将导致一定数量灌木林地被破坏。由于机械、车辆和人员活动较少,对植被的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保护措施:1)植物保护措施。本项目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首先应尽量缩窄作业带,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面积;其次应保存施工区的熟化土,用于恢复植被用土;最后,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收集的熟化土,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机械噪声、灯光、人员活动等均可能对野生生物产生一定影响。项目附近野生动物分布较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响较小;该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物,管线工程作为屏障对其迁移等活动的影响不大。项目站场工程和管道沿线活动的鸟类多以常见鸟类为主,诸如麻雀、乌鸦等。施工过程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它们栖息的生境,影响它们的正常取食活动,但由于鸟类的迁移能力较强,它们在受到干扰后,能迁移到周边相对较好的生境。由于管道敷设一般是分段进行的,临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占地范围内原有地貌和地表植被,因此,管道施工活动对沿线的爬行类、鸟类和小型的啮齿类活动区域、觅食范围的影响是短时的、可逆的。施工结束后,这种影响也会随之消失。 保护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杜绝因施工人员对野生植物的乱砍滥伐而造成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2)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对农林卫生业的作用,禁止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3)对施工期处于繁殖期的动物,在车辆行驶中,遇见动物通过时,应避让。 (3)对生态景观的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影响:本工程永久性工程占地较小,管道长度较短,管道沿线临时占地紧邻站场,施工结束后基本上不会改变沿途的生态景观结构,随着后期沿线生态植被的恢复,本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景观环境影响较小。 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文明施工,有序作业,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尽量减少地面植被的损失。2)在公益林区域施工时,施工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各种设备应按规定的路线行驶、操作,不得随意破坏道路等设施。3)对必须要毁坏的树木,予以经济补偿或者是易地种植,种植地通常可选择在公路两旁等区域。4)尽量缩短施工期,使土壤暴露时间缩短,并快速回填。5)临时堆放场应选择较平整的场地,且场地使用后尽快恢复植被。 (4)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影响:项目隶属于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项目区不涉及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阿克苏地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项目位于冲洪积平原区,土壤侵蚀类型为轻度风力侵蚀。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评价报告的要求,使项目区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治理与改善。 保护措施:1)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分段施工,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尽量不留疏松地面,减少风蚀导致的水土流失。2)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和路线,不随意扩大,并严格控制机械和车辆的作业范围,尽可能减少对土壤和农作物的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3)提高工程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4)施工时禁止材料的随意堆放,应划定统一的堆料场,防止对植物破坏范围扩大。5)施工破坏的植被地带,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对于穿越的林地,管线敷设后,土方回填不仅遵循设计规范要求,还将遵循下石上土、下粗上细、肥沃的在上贫瘠的在下的原则。回填后管线两侧5m范围内栽种根系不发达、生长性强的植被。6)水土保持和水工保护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互结合,分区进行布局。 (5)对林地的影响及保护恢复措施 影响:本项目涉及地方级公益林(天然林),不涉及国家公益林和一级保护林地。本项目共占用公益林地0.8977hm2,其中永久使用林地0.5698hm2,临时占用林地0.3279hm2,主要为梭梭林。根据国家对占用公益林的要求,当地主管部门应实行“占一补一”政策,即征占用多少就要补划相同数量、质量的重点公益林,减少工程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经“占一补一”后,区域重点公益林面积保持不变。 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部分区域需占用或穿越林地,针对林地的保护主要有以下方面:1)加强对施工人员及施工活动的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施工人员对植被乱砍滥伐,严格限制人员的活动范围,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工程施工占有林地和砍伐树木,尽量缩窄施工作业带,减少树木的砍伐量;施工便道选择尽量避开林带,以林带空隙地为主,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2)施工后的植被恢复:管道两侧施工完成后只种植浅根植物,不种植深根植物;管道覆土后及施工便道两侧裸露的地面,采取播撒草籽、灌木、栽植花、草等措施;根据项目区植被分布及植被类型,尽量选用当地乡土树种或适生树种作为本方案的绿化植物种。3)生态公益林恢复:本项目涉及地方级公益林(天然林),建设单位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林地调查报告和占用林地植被及林业生产条件恢复方案,并与库车市林业和草原局签署了《西北销售中心各站场无人值守改造工程使用林地补偿协议》。在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根据协议与恢复方案,对使用林地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6)土地防沙治沙措施 影响:项目管沟开挖作业时会产生土石方,产生的土石方大部分用于回填管沟。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原地貌的扰动将降低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土壤抗侵蚀能力,造成土地沙化;此外,由于项目地处内陆地区,风沙较大,空气干燥,加上地表植被覆盖度低,若项目土石方堆存过程中未采取防尘网苫盖、洒水抑尘等措施,地表沙化的土壤及废土、废渣遇大风天气易产生严重的扬尘,形成沙尘天气。 保护措施:1)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和《关于加强沙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新环环评发[2020]138号)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条件,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综合措施,遏制沙化土地扩展,抑制流沙侵袭,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2)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采取以林草植被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加强地表覆盖,减少尘源,做好植被保护、生态修复和补偿以及防沙治沙工作。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优化路线方针和工程内容,尽量避让植被茂密区域,尤其是本项目所在区域已经沙化的区域,减少临时占地面积,防止沙化范围进一步扩大、沙化程度加剧。进一步优化临时工程设计方案,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工程占地面积。4)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随意破坏防风固沙设施,重点保护荒漠植被、沙地。明确设定施工区域,严格划定施工作业带范围,限制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施工便道使用当地现有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租用现有场地,尽可能减少对地表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严格落实拟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防沙治沙措施,保护施工区植被。5)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选择当地植物物种,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运营期管道不产污,施工活动停止后沿线又恢复到施工前的自然状态,因此不需采取额外的生态保护措施,由于贫瘠降水稀少,植被宜采用自然恢复,日常管道巡检时应控制车速,减小对野生动物的惊扰。防止在管道两侧5m范围内种植深根系植物。运营单位要重点加强对项目周边植被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功效。 2.大气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影响:施工废气主要来自地面开挖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管道焊接烟尘。运营期产生废气主要是为清管站各连接处由于密封或操作过程无组织挥发的少量非甲烷总烃。 保护措施:施工期采取定期对地面洒水;施工车辆限速行驶;建材堆放点采取防尘措施;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采取覆盖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石方等易产尘物质的车辆封盖严密;采用半自动焊接方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采用严格管控,实现平稳输气,合理控制压力变化,减少压力波动,减少超压排放情况产生。设置15m放空立管,将超压和检修过程排放的天然气引至清管站放空区放空管放散,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3.水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清管试压废水。 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间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建单位项目部现有生活污水设施。本项目工程管道试压使用洁净水分段进行试压,试压废水中含有少量悬浮物,在分段试压末端经沉淀后用于区域洒水降尘。 运营期:运营期清管站为无人值守站场,不设定员,无生活污水产生。管线埋设于地下,输气管道输送介质为天然气,即使泄漏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很小。本项目运营期清管站不设定员,无生活废水产生。过滤型排污缓冲罐油污泥存在于缓冲罐内,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清运。缓冲罐为可视化储罐,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处理,因此,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4.声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运输产生的作业噪声。施工设备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由于施工噪声是短暂的,且具有分散性,同时施工一般在白天,不会对夜间声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一般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不大。 运营期影响:正常工况下,管道密闭输送基本无噪声产生,清管站设备均采用静设备,因此项目正常工况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废料、生活垃圾、清管废渣、工程弃土渣等。1)施工废料部分回收利用,其余部分由施工单位运送到指定的消纳场地。2)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食宿依托建设单位项目部。3)管道清管、试压时可能会产生少量废渣,含有少量灰尘和铁锈,收集后清运至当地建筑渣场处置。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要用于站外路面填平,不设置弃渣场。 运营期清管站为无人值守站场,不产生生活垃圾。固体废物主要为清管含油废渣、废滤芯滤料、过滤型排污缓冲罐油污泥等,均送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6.环境风险影响 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为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涉及的危险单元主要为输气管道和站场,易发生天然气的泄漏和火灾、爆炸。 拟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为:管道外防腐层全线采用环氧粉末聚乙烯复合结构(三层PE)。定期进行清管,减轻管道内腐蚀。定期进行管道壁厚测量,及时维修更换减薄管段,避免爆管事故发生。定期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安全阀、放空系统等)。针对管道穿越林地段,建设单位应做好林地区域管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结合季节特点和节日习俗,加大巡线频次和人员投入,对严重危及重要管道设施安全的隐患要采取易燃物清理、加大宣传管道安全环保教育等措施加以治理,做好应急联动和演练。 |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通过三次网上公示、两次刊登报纸公示和张贴告示等方式收集当地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做出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决定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