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环保 / 机构职能 / 内设机构 / 宣传教育处

学党史开新局,推动科技支撑工作不断深入

来源:党史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10 17:59
浏览量: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改革创新,让科技支撑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统筹谋划,明确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提高站位、统筹谋划,围绕生态环境部的工作部署,在分析全疆环保系统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思路,将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作为“一体两翼三支撑”中三个支撑之一,明确了科技支撑在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地位。召开“三个支撑”专题工作推进会,切实增强“三个支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三个支撑”向纵深发展,确保“三个支撑”有重大突破,全力促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全厅系统认真落实厅党组工作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科技支撑”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扎实工作,推动科技支撑开创新局面
(一)创新思路,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生态环境厅积极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顺利召开,为使框架协议落在实处,开拓视野,抓住契机,积极推动与国家级技术团队的科技交流合作,主动沟通,率先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立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开展了首次合作。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签署了相关领域合作协议,同时加强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在规划、污染防治、项目设立及申报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了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及科技创新水平。
(二)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研究。为落实部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生态环境厅积极努力下,生态环境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启动了《天山北麓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项目》,推动了天山北麓区域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主的生态保护对策研究,为“乌-昌-石”“奎-独-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施“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城市群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源解析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乌伦古湖、台特玛湖水生态环境调查研究评估项目、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项目、若羌县依吞布拉克镇石棉尾矿无主矿区废渣历史遗留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为精准治污和管理决策和提供支撑和服务。
(三)丰富科技创新方式,全面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一是积极发挥自身科技能力,主动参与国家组织的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加强与国家级团队合作,,提升我区生态环境科研能力。二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技术研发,并强化指导服务,某企业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广泛应用于乡镇、农村等地污水的处理;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我区创建成功的两家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由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高校学科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的研究团队,推动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
三、坚定信心,促进科技支撑上新台阶
生态环境厅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始终坚持把学党史与实际工作办实事开新局紧密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动力。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贯彻实施好《意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是关键,科技支撑是根基,但目前我区科技支撑基础薄弱,领军人才普遍缺乏,科技成果还不能发挥有力支撑,针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坚定信心,持久用力,不断加强环境科技管理,持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新疆不懈奋斗。

字体:【大】【中】【小】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