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网络会议方式组织召开了《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源解析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项目》中“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任务(以下简称“污染源排放清单”)评审会。在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关于“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汇报后,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开大学、新疆大学和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现场质询、讨论,一致认为“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研究方法科学,报告编制规范,数据资料翔实,研究结论可信,对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够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同意通过评审。
“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源解析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项目紧紧围绕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一体、两翼、三支撑”工作思路和“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的工作要求,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会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伊犁州环境监测站组成项目课题组共同实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伊犁河谷核心区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深度源解析、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建议及“一市一策”研究三个主要部分。“污染源排放清单”作为该项目的首要重点研究任务,旨在解决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底数不清、现状不明”等问题。
“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自2021年6月启动,至2022年9月结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伊犁州环境监测站的35名技术人员参与了实施过程,清单编制工作也得到了伊犁州政府及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支持,并动员了当地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等各级政府部门及兵团第四师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技术人员1200余人参与清单调查。项目实施期间共开展清单调查现场培训10次,收集审核各类源活动水平数据3万余条,完成了以2020年为基准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建立了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11类污染源9种污染物的活动水平数据库、排放因子库、基础排放量数据库和时空分配因子库,编制了3km×3km 1h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构建了源清单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污染源监管一张图,能够有效支持伊犁河谷核心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重污染预警等工作。项目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伊犁河谷核心区CO、NOx、SO2、VOCs、PM2.5、PM10、BC和OC等主要污染物最大排放源均为固定燃烧源,NH3的最大排放源为农业源;CO、NOx、SO2、VOCs、PM2.5、BC和OC的最大排放地区均为伊宁市,其次为伊宁县,而NH3的最大排放地区则在农业较为发达的察布查尔县、伊宁县等,这些研究成果也将为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开展精准治污、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评审会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朱海涌处长强调了开展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污染源排放清单”项目组及此次评审的专家组表示感谢,并要求项目组要结合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何连生主任也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系统及伊犁州各级政府部门对本项目工作支持表示感谢,承诺将继续做好项目后续工作,并期待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系统就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交流。
图1 伊犁河谷核心区“污染源排放清单”汇报评审
图2 清单编制调查培训
图3 清单编制中开展的污染源采样